華茂聯運有限公司榮獲財政部關務署評鑑為113度第一類績優報關公司 專營港澳 大陸線 東南亞 日韓 歐美 紐澳 全球海空運物流及海運進出口報關 華盛報關有限公司榮獲基隆市政府第七十三屆績優營業人獎

航運消息

SHIPPING NEWS 航運新聞2024/07/18 (馬士基:紅海危機對貨櫃航運衝擊 已從歐亞航線擴及全球 / 新加坡塞港問題出現緩解跡象 6月貨櫃輪到港量為1年多來最低 / 貨櫃航運業2025年前景不容樂觀?若紅海中斷結束 運力將過剩 / 紅海危機干擾運輸 船舶出現延誤情形 / ILA:美東與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罷工威脅升高 / 印度櫃量激增 那瓦謝瓦港碼頭裝卸混亂 / 六月份巴生港船舶平均在港停時2.4天擁堵最嚴重 / SCFI運價指數連漲十三週回調各航線漲跌互見)

分享到

馬士基:紅海危機對貨櫃航運衝擊 已從歐亞航線擴及全球

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

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17日表示,紅海危機對貨櫃航運的干擾,已從遠東-歐洲航線擴大至全球,並表示未來幾個月可能沒辦法滿足所有需求。

馬士基17日發布7月亞太市場報告,指出亞洲國家是全球主要出口國,紅海亂局對亞洲出口商的影響,更勝進口商。行經蘇伊士運河的遠東及歐洲航線,直接受到紅海危機衝擊,但如今紅海危機的干擾已從遠東-歐洲航線,擴及全球航路。

以大洋洲航線為例,大洋洲貨物要連結馬士基的全球航運網路,關鍵是東南亞航運中心,但東南亞港口壅塞,衝擊到大洋洲航運。這是由於紅海亂局造成的設備短缺、運能受限,影響到替代航線和轉運中心。東南亞航運樞紐的延誤,使澳洲港口有受阻風險,如船隻抵達時須排隊入港(vessel bunching),導致等候時間變長與其他耽擱。

馬士基說,壅塞和混亂從東南亞擴及東北亞、大中華地區的港口,引發延誤。大洋洲出口商目前的供應鏈規畫,應該納入額外的前置時間。

另外,颱風季節即將到來,將影響中國大陸東部與南部,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壅塞風險。

這些地區會出現此種骨牌效應,有諸多原因。首先,主要港口壅塞,衝擊到亞洲航運樞紐,所造成的延遲和瓶頸,擴及整個系統。其次,船隻被派往不同地區,以滿足運能需求,導致航運網路重組,使全球效應擴大,波及原先未直接受紅海危機影響的地區。

馬士基指出,現今所有能航行的船隻,及之前在其他地區未充分利用的船隻,都已重新佈署,以補足運能。未來幾個月出航船隻的噸位,可能與正常時期迥異,意味要運送所有需求的能力降低。

執行長柯文勝說,紅海危機延續至2024年第3季,未來幾個月對航運業者和企業來說,同樣充滿挑戰。

資料出處: 經濟日報

新加坡塞港問題出現緩解跡象 6月貨櫃輪到港量為1年多來最低

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

新加坡塞港問題正出現緩解跡象,上月貨櫃輪到港量降到一年多來最低。

根據新加坡海事港務局數據,6月抵達新加坡的船舶總噸位約2.41億噸,月減10%,是2023年2月以來最低。

這個亞洲航運樞紐的6月貨櫃吞吐量比前一個月少5%至340萬個20英呎標準貨櫃,顯示因葉門青年運動武裝襲擊導致大型航運業者改道避開紅海、所造成的海運困局正開始緩解。根據新加坡商業時報,由於一些泊位和堆場重啟,港口的平均等待時間也在縮短。

整體而言,2024年上半年,新加坡處理的貨櫃數量仍較去年同期增加6.4%。

6月數據下降的部分原因是一些船東選擇在馬來西亞港口卸貨或加油,以免延誤。馬來西亞海事局數據顯示,大馬6月航運燃料銷量比上月下降11%到427萬噸,但比去年同期增長8.7%。紅海襲擊事件仍在繼續,船隻仍繞行非洲南部,沒停靠中東港口。

資料出處: 經濟日報

貨櫃航運業2025年前景不容樂觀?若紅海中斷結束 運力將過剩

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

運力過剩和經濟不確定性將構成運價壓力,貨櫃航運業年末前景不容樂觀。

以哈戰爭期間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推高貨櫃現貨運價強漲,但彭博分析師指出,短期提振恐無法持續,長期來看,貨櫃航運業的供需動態將失利。一旦紅海的敵對行動停止,中斷情況結束而航運交通正常化,運力過剩的壓力可能加劇。今年運力成長預計超過需求成長約600個基點。

2024-2025年的貨櫃航運市場運力將大增。截至今年6月,貨櫃航運業新船訂單占現有運力的20.8%,預計今、明年的運力將分別成長8.2%和9.8%,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一旦緩解,現貨運價料持續承壓。

另根據 Clarksons 數據,到今年底,船舶排放新規恐將造成全球貨櫃航運運力縮減最多達到15%,所以,綠色航運領跑者的先發優勢有望擴大。

資料出處: 經濟日報

紅海危機干擾運輸 船舶出現延誤情形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Lloyd′s List Intelligencedata顯示,為避開紅海危險而繞行非洲南端的船舶正遭遇極端天氣,形成運輸干擾,惡劣天氣已導致一艘船擱淺,另一艘船落水四十四個貨櫃,也有三十個貨櫃受損。
 

CMA CGM SA報告顯示,其CMA CGM Benjamin Franklin船近期稍早在南非海岸遭遇意外惡劣天氣,造成貨櫃損失與損壞,該船仍適航,沒有人員傷亡或污染的報告,該輪正前往南非開普敦途中,並採取必要安全措施,之後持續航行。

馬士基航運(APM―Maersk)也遇到延誤,該公司一艘船由於天氣惡劣,無法順利抵達開普敦,但隨著天氣好轉,南非的運輸可望恢復正常。

南非海事安全局(South African Maritime Safety Authority)已啟動快速打撈行動,以防止擱淺的Ultrabulk靈便型Ultra Galaxy號船舶發生漏油事故,這艘船從納米比亞鯨灣港(Walvis Bay)運送化肥至坦尚尼亞德累斯薩拉姆(Deres Salaam),船上十八名菲籍船員棄船後安全獲救。

克森研究服務有限公司(Clarkson Research Services)最新數據顯示,抵達好望角的深海貨船數量大幅下降,本週稍早此一數字已降至十八艘,這是自去年十月以來單日數量最少的一次。部分船隻延後行程,而部分船舶則繞海岸行了更長航線,以避免惡劣天氣。

據Lloyd′s List Intelligencedata顯示,經過好望角貨櫃船大幅減少,從今年七月六日的廿六艘減少到十六艘,接下來三天沒有任何過境,到七月十日恢復,已有九艘貨櫃船經過該區;七月十一日公布數據顯示已恢復正常。

由於強烈氣旋與低於正常氣溫造成惡劣天氣,引發強風與巨浪,干擾航行。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高級天氣分析師漢克斯(Isaac Hankes)證實颶風的影響,但也表示,這在統計數據中並不罕見,預計另一場颶風將於本週襲擊南非,可能會使運輸更加困難。
馬士基已向客戶發出即將到來的強風與巨浪的警報,建議改變航線以避免受到影響,該公司也預料接下來三天可能會產生延誤。

分析師表示,儘管南非航線的停航不太可能對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但航程時間卻延長約三天,給承運商帶來額外壓力。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德國漢堡港與荷蘭鹿特丹港也面臨高容量與延長等待時間。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ILA:美東與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罷工威脅升高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表示,隨著美國東海岸與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罷工威脅迫在眉睫,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nternational Longshoremen′s Association, ILA)的言論越激烈,目前合約只剩下八十天,在工會認為,馬士基的APM碼頭使用自動系統,並可能侵犯其工作權後,談判陷入僵局。

工會策略是解決所有當地管轄合約,再進行主合約談判,但工會以自動化問題為由,取消原訂於一個月前開始談判,並表示在行動系統爭議解決前不會開始談判。

ILA主席Harold J. Daggett表示,部分成員違反現有主合約行為,工會才會取消原訂於六月初與美國海事聯盟(United States Maritime Alliance, USMX)進行談判。他在最新聲明中希望,工會談判代表及,以美國海事聯盟(USMX)為代表的雇主「已經沒有時間」能避免二○二四年十月一日舉行的沿海罷工,且情況越來越可能發生。

ILA堅決反對提高港口自動化程度,並特別挑選自動系統以強調其立場。他們認為,APM導入的系統可在沒有ILA勞動力的情況下處理卡車。另,他們還表示,觀察到海運碼頭上的IT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擔心APM Terminals正侵犯工會管轄權。他們也質疑該系統是否正在其他港口使用。

經濟學家、零售商與服裝製造商的貿易組織都提醒,罷工可能會對原本已脆弱的供應鏈產生潛在影響。外界多次呼籲美國拜登政府介入,使雙方坐到談判桌前。美國勞工部協助解決與西海岸港口的二○二三年問題,這些港口花了一年時間就碼頭工人合約進行談判。

Daggett回應這些呼籲時表示,他們不會考慮任何有關延長目前合約的討論,也不希望外部機構干預工會與USMX的談判,包括拜登政府與勞工部。

也有業內人士質疑,工會是否會在美國總統大選前五週進行恐造成毀滅性打擊的罷工。Daggett認為,會員百分之百支持工會,假使工會合約要求無法獲得滿足,他們不排除進行罷工行動。

人在疫情期間維持港口正常運作所做努力的肯定。而西海岸工會―國際碼頭與倉庫聯盟(ILWU)一年前達成一項新合約協議,該合約包含比六年協議加薪三十二%的內容。

ILA與USMX及其前身組織在積極解決合約方面有著悠久歷史。二○一八年與二○一二年談判都在沒有中斷工作的情況下獲得解決,自一九七七年罷工以後,實際上已簽訂十份合約。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印度櫃量激增 那瓦謝瓦港碼頭裝卸混亂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使用那瓦謝瓦港(Nhava Sheva Port)碼頭的印度託運人正面臨嚴重堵塞問題,背後原因是貨量增加與船期持續不穩定。

那瓦謝瓦港貨櫃卡車司機坦言,貨櫃卡車進出貨櫃的時間較平時的時間要長,此問題在過去幾週導致貨櫃裝卸變得更加混亂。其中APM Terminals的印度門戶碼頭(GTI)與DP World位於那瓦謝瓦港的那瓦謝瓦國際貨櫃碼頭(NSCIT)的堵塞情況最令外界擔憂。

Nhava Sheva貨櫃營運商福利協會(NSCOWA)表示,壅塞現象持續存在,導致每個進出口及進出NSICT與GTI碼頭的空貨櫃平均延遲六至八小時。

NSCOWA代表處理當地貨櫃運輸的貨櫃拖車。該組織指出,儘管NSCOWA與其他利益有關者努力透過發布每日交通諮詢向貿易界通報情況,但因堵塞造成延誤嚴重,影響整個進出口週期,進而影響進口商交貨時間表。

NSCOWA分析,這些延誤,並不是由他們的會員運輸業者所造成。那瓦謝瓦的貨櫃貨運站(CFS)業主也抱怨他們無法從碼頭清理貨物,他們表示,這對貨主造成成本影響。

印度貨櫃貨運站協會(CFSAI)表示,印度所有港口碼頭近期都報告堆場庫存水準較高。

該協會表示,印度貨櫃貨運站協會與其他一些利益有關者發布,每日交通警告,提高貿易敏感性,但交通堵塞造成延誤正影響整個進出口週期,大幅增加拖車周轉時間,也影響最後交付給進出口商與碼頭的連接。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情況需在港口與碼頭層級進行更好的貨流規劃與協調工作。

分析師表示,由於南非各地的過境時間較長及之前停靠港的延誤,導致預計到達時間不斷變化,各港口主要碼頭營運商在處理船舶靠泊部分遭遇困難。

最新情況是擁擠情況不僅限於印度那瓦謝瓦港(Nhava Sheva),因火車周轉速度趨緩,蒙德拉港(Mundra)營運也受到一些影響。而Nhava Sheva與Mundra二者合計占印度貨櫃貨運量大部分。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六月份巴生港船舶平均在港停時2.4天擁堵最嚴重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上(六)月份全球主要港口遠洋國際貨櫃船舶平均在港在泊停時報告指出,當月廿大港口中擁堵最為嚴重的是巴生港,船舶平均在港停時為2.4天,比前(五)月增時53.8%。

報告稱,上月中國大陸主要港口綜合服務水準有所上升,歐美及沿線主要港口作業效率有所起伏。根據統計,六月份大陸九大主要港口作業效率有所提升,船舶平均在港停時、在泊停時分別為1.41天、0.84天,比前月分別下降6.6%和4.5%,優於其他十一個國外主要港口貨櫃船舶平均在港、在泊停時(2.53天、1.91天)。

歐美及沿線各主要港口作業效率整體有所下降,紅海繞航已成常態,為此各班輪公司紛紛推出更為快捷的直達航線。同時,歐洲近期一直在醞釀中的罷工危機,漢堡港船舶平均在港停時為2.56天比下降8.9%;鹿特丹港船舶平均在港停時為2.49天上升0.8%。美西主要港口長堤港船舶平均在港停時為4.7天上升7.1%。當月廿大港口中擁堵最為嚴重的是巴生港,船舶平均在港停時為2.4天上升53.8%。

前述船舶在港時間是指船舶抵達港口待泊錨地到靠泊完成裝卸作業離開泊位之間的總時長,該指標集中體現港口設施設備、引航、調度、裝卸、集疏運、口岸通關等綜合效率。船舶在泊時間是指船舶抵靠泊位進行裝卸作業到完成作業離開泊位的總時長,該指標主要反映港口在泊期間的裝卸作業效率。

另據外電消息,亞洲塞港再擴散,馬來西亞港口延誤時間延長至72小時,貨船擁堵現象已從新加坡港擴散至鄰近的馬來西亞。由於大量貨船無法如期完成裝卸作業,已導致供應鏈出現嚴重混亂,商品交貨時間亦因此延誤,大約有廿艘貨櫃船在馬來西亞西岸的巴生港(Port Klang)外海依次下錨,該港口距離首都吉隆玻西部卅餘公里,巴生港與新加坡港均位於麻六甲海峽內,是連接歐洲、中東與東亞地區的關鍵港口。

巴生港務局稱,由於鄰近港口的持續擁堵,以及船運公司船期無法預測,預計未來兩週內情況仍將持續,延誤時間將延長至72小時。消息指出,巴生港貨櫃貨量在東南亞地區位居第二,僅次於新加坡港,巴生港計畫將其吞吐能力擴大至兩倍,新加坡也在積極建設大士港,2040年目標邁向全球最大貨櫃港口。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SCFI運價指數連漲十三週回調各航線漲跌互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市場週報指出,連漲十三週的SCFI貨櫃運價指數上週(7/12)呈現回調,比前一週(7/5)指數走跌,貨櫃船運市場是否由高峰開始走跌?

上海航交所報告稱,當週貨櫃運輸市場行情整體回調,遠洋航線因各自供需基本面的差異走勢出現分化,綜合指數小幅下跌,而據中共海關總署最新公佈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中國大陸2024年六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8.6%,增速進一步加快,且上半年大陸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超過21兆元人民幣。

七月12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上海出口貨櫃綜合運價指數為3674.86點,較前週下跌1.6%。

據分析,歐洲航線近期受歐盟提出的對中國大陸出口電動汽車政策影響,市場走勢面臨各種考驗。當週市場運價小幅上漲,但漲幅低於前期部分班輪公司的宣漲幅度。七月12日,上海港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5051美元/TEU,較前週仍上漲4%。地中海航線市場行情穩定,即期市場訂艙價格平穩運行,七月12日,上海港出口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場運價為5424美元/TEU微跌0.1%。

北美航線方面,據中共海關總署發佈的資料顯示,上半年大陸對美國出口1.71兆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7%,對美貿易順差1.14兆元擴大8.4%,中美貿易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當週運輸需求支撐力道不足,市場運價出現調整走勢。七月12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分別為7654美元/FEU和9881美元/FEU,分別較前週下跌5.5%與0.6%。

波斯灣航線運輸需求缺乏進一步增長的動能,供需關係不佳,即期市場訂艙價格繼續調整走勢,七月12日,上海港出口至波斯灣基本港市場運價為2273美元/TEU,較前週下跌6.7%。紐澳航線當地市場需求穩定,供需基本面改善,市場運價出現上漲,七月12日,上海港出口至紐澳基本港市場運價為1404美元/TEU較前週上漲2.1%。南美航線在前期較大幅度上漲後,當週市場運價從高位回落,七月12日,上海港出口至南美基本港市場運價為8760美元/TEU,較前週下跌2.9%。日本航線運輸市場總體平穩,市場運價小幅上漲,七月12日,中國出口至日本航線運價指數為774.44點。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