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艙缺櫃 陳木枝籲提前一個月預訂艙位
【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海運市場缺艙缺櫃,整個市場呈現緊張狀態,海運承攬公會常務理事陳木枝昨於航海節記者座談會中建議,宜提前一個月預訂艙位,及早因應市場變化。
陳木枝指出,因紅海戰爭船舶繞航,市場空櫃回收自然也變慢,現在市場空船率不到一%,幾乎都在被利用中,整個市場呈現緊張狀況,加上市場供需運價調升,客戶最好能提前一個月預訂艙位,讓船公司有時間加以調度因應,才不至過於緊繃。
運價漲跌是市場供需問題,過往疫情期間市場一度傳出運價高於貨價,近期市場狀況若持續緊繃,運價亦不排除有再飆漲的可能,不過歐洲船公司近期有再調回跡象。陳木枝指出,貨載一旦緊張,航線自然會增加船舶以因應運力。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六月份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分析報告顯示,今年六月貨櫃租船市場行情持續向好,各船型市場租金繼續上漲,且漲幅較大。克拉克森統計,六月份二七五○TEU、四四○○TEU、六八○○TEU、九○○○TEU船舶租金較上月分別上漲四三·五%、四○·九%、二九·六%、四九·二%。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新加坡港口壅塞蔓延至馬來西亞巴生港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顧問公司Linerlytica表示,目前亞洲港口擁擠的熱區,其中一個是在中國大陸上海港、寧波港周圍,而另一個則出現在新加坡港周遭,且現在正蔓延到鄰近的馬來西亞巴生港(Port Klang),儘管是靠近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的重要港口區域,該港過去很少出現船舶大排長龍的情況,巴生港去年貨櫃量超過一千四百萬TEU。
Linerlytica分析,亞洲港口之中,中國大陸與新加坡附近,因為貨櫃船偏離正常航線造成港口壅塞,現在擁堵現象正蔓延到其他地區港口。最新報告顯示,隨著問題接近二○二○年與二○二一年疫情大流行期間的水準,隨著運輸與消費品價格上漲,延誤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Linerlytica最新報告統計,大約有二十艘貨櫃船停泊在馬來西亞巴生港等待泊位,巴生港約有近八萬四千TEU在錨地等待。按Linerlytica數據顯示,上海、寧波港比率為一點二五,而新加坡比率為零點五,馬來西亞巴生港排隊泊位比為一點一五,附近共有三十二艘船舶停泊,而新加坡規模更大貨櫃作業區則有廿八艘船舶。
分析師認為,港口擁塞問題可能至少持續到今年八月,這也是亞洲貨櫃運輸旺季開始的時間,零售商會在年底假期前建立庫存。
新加坡官員分析,會形成這樣的情況,主要與紅海危機,造成船舶繞道,約有九成貨櫃船未按計劃抵達,才會造成船舶如此擁擠,越來越多承運人將新加坡港作為轉運港。
馬士基航運有一份報告指出,由於擁塞與延誤,該公司跳過來自中國大陸與韓國的兩趟西行航班。新加坡官員表示,貨櫃船在泊位上花費更多時間重新安排貨物,以便在之後的港口停靠時,能提高作業效率。
英國航運業人士強調,新加坡與一百二十三個國家的六百個港口相聯繫,影響全球營運,由於鄰近港口擁擠,將會使船期更加延誤。另,由於貨櫃價格已經達到高峰,分析師預測,運能延遲與需求將推升價格。
馬士基近日發布一份報告,主題為「紅海航運中斷的持續連鎖反應」,預測二○二四年第二季可用貨櫃運能約下降十五%至二十%。
馬士基航運提醒,目前最新局勢,增加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而運輸時間延長與港口擁塞,嚴重影響船期可靠性。該公司表示,沒人知道紅海航運中斷的影響,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緩解及恢復正常情況。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赫伯羅德:穩健貨櫃航運需求帶動運費上漲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表示,赫伯羅德(Hapag―LIoyd)執行長詹森(Rolf Habben Jansen)表示,穩健的貨櫃航運需求,在過去兩個月裡帶動運費上漲,該公司看到強勁需求,尤其是自今年五月一日以後,由於紅海危機,供應有限,而這就是即期運價上漲的原因。
詹森發表針對紅海危機的最新觀點,認為因胡塞武裝組織襲擊,貨櫃航運公司不得不避開蘇伊士運河,改道好望角,明顯拉長船舶的航行距離。他估計,這些改道的船舶約占全球船舶運能的五%至九%。
Jansen預測,二○二四年全球貨櫃市場需求可能較二○二三年成長三%至四%,範圍可能更高,尤其是考慮消費者正在補充庫存,跨太平洋航線需求旺盛。
詹森強調,此一需求趨勢加上紅海改道與亞洲港口的堵塞,已抵消本年度全球貨櫃船隊供應過剩的威脅。
對於紅海危機,馬士基航運首席執行長克勒克(Vincent Clerc)認為,由於紅海局勢延續至今年第三季,未來幾個月對承運商與企業而言都充滿挑戰。
Clerc表示,每條航線需多出兩到三艘船因應繞道的需求,但航運業內額外運能供應原本就有限,導致整個航運業運能緊張情況更加嚴重,不過他表示,航運市場對貨櫃運輸需求依然強勁。
Clerc分析,目前較高運費是一個暫時現象,未來隨著新運能的逐步投入或航線恢復正常,運費就會回歸市場的正常水準。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Vespucci Maritime:即期運費與附加費續漲每週呈新成長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引述,Vespucci Maritime首席執行長詹森(Lars Jensen)表示,目前運價成長速度與疫情初期頗為相似,航運市場是否能延續此一趨勢,抑或是即將迎接反轉,仍有很大不確定性,也是航運市場關注焦點。
Lars Jensen說明,隨著今年六月底結束,全球主要遠洋貨櫃市場持續呈現緊張趨勢,即期運費與附加費持續上漲,且每週都呈現新的成長。
Jensen分析,帶動目前航運市場的三個主要因素為大型船舶繞行非洲、亞洲港口堵塞、亞洲出口需求激增。儘管短期內解決紅海危機極具挑戰性,但亞洲港口堵塞的跡象顯示,可能在七月達到高峰,並在旺季的後半段逐漸緩解,預計到九月結束。
有關紅海危機,Jensen指出,這項因素對今年第四季與二○二五年的重要性。他預測,隨著新船陸續交付,持續船舶繞行,可望改善全球供需平衡。在需求正常成長情況下,航運市場有望維持穩定,避免產能過剩。
Jensen表示,儘管短期內因蘇伊士運河重新開放或需求崩潰導致產能過剩的情況似乎不太可能發生,但今年九月美國東海岸勞工中斷可能會引發港口堵塞與船舶延誤,進而對全球供需產生不利影響。
Jensen分析,過去疫情期間,運費曾經歷兩次明顯上漲。首次是在二○二○年底至二○二一年初,由疫情連鎖反應所引發;第二次則是在二○二一年底至二○二二年初,當時因蘇伊士運河的EverGiven事件,運費達到每FFE一點五萬美元創紀錄水準。
Lars Jensen提醒,假使今年九月美國東海岸發生罷工,恐引發類似效應,導致運費再次飆升。他認為,短期到中期須密切關注兩個關鍵因素:一是七月需求是否呈現降溫;二是美國東海岸的工會談判結果。
從長遠觀察,Jensen強調,中東地區持續衝突及西方海軍在南部紅海與亞丁灣常駐將持續對全球航運網路產生影響,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主要貨櫃航線在未來幾年內持續選擇繞行非洲。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多重因素影響貨櫃船閒置量降至疫情以來最低水準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受地緣政治局勢、旺季提前以及運能瓶頸等多重因素影響,貨櫃船閒置量降至疫情以來的最低水準,港口擁堵則創下18個月新高。
據Alphaliner數據,隨著全球對貨櫃船運能需求持續飆升,閒置船舶數量已降至自疫情以來最低水準,今年上半年閒置的噸位僅佔貨櫃船隊的0.7%。
Alphaliner指出,隨著4000 TEU以上的船稀缺,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和明年交付的大型船舶的前期固定數量大幅增加。儘管當前的需求激增在很大程度上由短期因素驅動,如好望角繞行和提前的旺季貨運,但這反映了航運公司認為蘇伊士航線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恢復。此外,儘管面臨眾多地緣政治挑戰,全球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導致貨運量高於預期。
據海事機構Linerlytica稱,全球港口擁堵達到十八個月來的高峰,60%的船舶在亞洲等待靠港,截至六月共有超過240萬TEU的船在錨地等待,而與疫情期間不同的是,這次不是因居家消費者的購買熱潮塞港,而是船舶繞道非洲避開紅海導致船期大亂。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紅海危機帶動海轉空貨量? 前五月增5.32%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紅海危機帶動海運轉空運貨量?交通部統計至今年五月份我民航機場貨量成長加大,累計前五月貨量增幅由第一季不到百分之四升達5.32%。
交部統計,今年一至五月我民航機場貨量為93.27萬噸,比去(112)年同期增加5.32%,明顯高於第一季成長率3.69%及前四個月4.74%,前五月破百分之五。
統計指出,前五月我機場轉口貨佔46.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七個百分點(+7.01%),扭轉111及112連續兩個年度負成長,同時期國際航線貨量39.37萬噸亦回升2.89%,其中五月份單月貨量以87017噸達今年以來單月高峰及12.84兩位數年增率,兩岸航線前五月貨量亦以64014噸比去年同期回升11.81%,其中五月份為14286噸達今年高峰,比去年同月增加一成(+10.23%),相較前五月國內線則呈近百分之九降幅(-8.99%)。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