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強勁消費需求洛杉磯港第一季櫃量增近三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年第一季美國最大貨櫃港洛杉磯貨櫃作業量比去(2023)年同期增加近三成。
美西兩大貨櫃港相繼公佈今年首季業績,兩大港櫃量均呈現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美國最近的強勁消費需求。洛杉磯港務局統計,該港三月份櫃量為74.34萬TEU,比去年同期增加近兩成(+19.28%)增長17.8%,此係洛港自去年八月份以來連續第八個月維持單月成長。累計今年前三月洛港櫃量達到238萬TEU,比去年同期增長29.98%。
洛杉磯港務局指出,今年進入四月份和第二季,預計洛港將繼續保持強勁的貨物流,強勁的就業市場和持續的消費者支出以及處理貨物能力,將有助於在未來幾個月貨物流向洛杉磯。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土耳其暫停與以色列進出口貿易以稱採取反制措施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土耳其暫停與以色列的所有進出口貿易,外電消息,土耳其貿易部發表聲明宣佈暫停與以色列的所有進出口貿易,以色列外交部指責稱土耳其方面違反兩國貿易協議採取反制措施。
土耳其貿易部聲明指出,由於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行動不斷造成人道主義災難並對當地設施造成破壞,土耳其於上(四)月九日進行第一階段暫停向以色列出口54類商品,而以國政府此後並未停止其在加沙地帶的行動,導致當地人道主義災難進一步加劇。土耳其為此啟動第二階段措施,決定暫停與以色列的所有進出口貿易活動。土耳其將嚴格執行這些新措施,直到以色列政府允許充足的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地帶。
土耳其貿易部還說,土耳其與巴勒斯坦官方正在努力協調,以確保受以色列軍事行動影響的巴勒斯坦人民不受該措施影響。
以色列外交部指責土耳其阻止以色列從土港口進出口的活動,稱此舉措無視國際貿易協議。以國尋找應對方案,重點包括鼓勵本國生產和從其他國家進口。據瞭解,去(2023)年土耳其和以色列雙邊貿易額為68億美元。
以色列外交部同時宣稱將就土耳其決定暫停與以色列的所有進出口貿易活動採取多項反制措施。以外交部與經濟部和稅務局進行討論後,決定採取措施減少土耳其與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經濟聯繫,推動國際經貿組織對土耳其違反貿易協定實施制裁。以方將制定進口土耳其產品的替代清單,並對受土耳其決定影響的出口部門給予支持,以色列並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投訴土耳其的決定。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3月亞洲發往美國海運貨櫃運輸量 較同期增2成
【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美國調查公司笛卡爾數據(Descartes Datamyne)發佈數據顯示,今年三月自亞洲發往美國的海運貨櫃運輸量為一四五萬五五八六TEU,較去年同期增長二○%,運輸量呈現連續七個月的增長態勢。
若就消費產品觀察,運輸量最大的傢具類成長二九%,玩具及運動器材增一七%且持續回溫,顯示受到疫情而積累的庫存量有開始調整之勢,以及美國個人消費市場出現回升。
若按裝運地區觀察,運輸量市佔逾五成的中國大陸成長一八%;次為韓國,而其運往美國則成長了三五%,而位居第三的越南則成長二五%,日本則微幅成長九%,至於台灣未增反降一%。
儘管貨運量走揚,惟現貨運費呈現由二月急漲轉為下跌。據日經報導,排名前十的產品運輸量都超過去年,其中以鋼鐵產品成長四三%最大,其次塑膠產品成長四一%,工業材料有大幅成長之勢。
截至四月二十六日,上海發往美國西岸貨櫃為每四十呎貨櫃三六○二美元,較二月上旬的五○○五美元降低二八%,主因除了新船竣工有望擴大運能外,避免通過蘇伊士運河的繞道航行日程,也有逐漸穩定態勢。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台航首季業績表現佳二三季新船投入營收及獲利成長可期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航業公司董事會發布該公司今(113)年第一季財報及展望,除本期淨利比去(112)年同期增加業績表現佳,同時預期二、三季新船投入本業營收及獲利持續成長。
台航公司公告113年第一季營收新台幣10.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92億元(+9.8%),營業毛利新台幣4.4億元較去年增加1.3億元(+43%),主要成長動能來自中油觀塘工業港案之拖船全數投入營運、澎湖輪新船效益以及散裝運價較去年同期增加。此外第一季收到境外資金投資抵減及未分配盈餘實質投資抵減退稅款,使本期認列所得稅利益,本期稅後淨利約新台幣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9億元,113年第一季EPS=0.81元。
台航表示,第一季雖為散裝傳統淡季,但巴拿馬及蘇伊士兩大運河分別因氣候及區域衝突等因素導致部分船舶改繞道非洲好望角抵消部分運能,再加上中國大陸對鐵礦砂需求強勁,以及美國糧食出口自去年底反彈回升等因素支撐下,今年第一季整體運價表現較過往為佳。
該公司指出, IMO去年開始針對現有船實施能源效率指標(EEXI)及營運碳強度指標(CII)等措施,已導致部份船舶開始減速,預期今年在歐盟開始課征碳稅後,會進一步促使更多船舶以經濟航速運行,船舶周轉率將減少並有助運價提升。台航公司因考量國際間對溫室氣體(GHG)排放管制日趨嚴格,為強化現有船隊競爭力,加速汰舊換新,今年初已再訂兩艘四萬載重噸散裝新船,預計後年投入營運。
台航今年第二、三季陸續有四艘散裝新船投入營運,散裝本業營收及獲利應能持續成長。另近期二手散裝船船價創十年來新高,下半年除按原計畫汰舊一艘舊船外,不排除逢高再額外多處分一至二艘船齡較高船舶。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2023年PSC檢查艘次、檢查率、缺陷總數、滯留艘次與滯留率 呈全面上升趨勢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引述,亞太地區港口國監督備忘錄組織近日於官網發布,二○二三年港口國監督(下稱PSC)年報,詳細介紹二○二三年度亞太區域內PSC檢查資料,結果顯示,去年全年抵達亞太地區港口國監督備忘錄各成員國港口外國籍船舶共計二萬七千五百七十五艘,備網路各成員國對其中一百零一個船旗國船舶實施PSC檢查三萬零八百八十七艘次,受檢船舶共計一萬八千二百九十八艘次,檢查率約為五十九%,通過PSC檢查船舶存有缺陷有一萬八千八百零六艘次,累計發現缺陷七萬五千八百六十七項,滯留一千三百三十四艘次,滯留率為四點三,與二○二二年相比,亞太地區港口在PSC檢查艘次、檢查率、缺陷總數、滯留艘次、船舶滯留率都呈現全面上升趨勢,且已恢復到二○一九年疫情前水準。
這份年報指出,去(二○二三)年五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疫情不再列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亞太地區港口國監督備忘錄隨即取消與新冠疫情相關臨時措施,之後備忘錄所有活動幾乎恢復正常,二○二三年PSC檢查次數已恢復到二○一九年同期水準,但受疫情影響所帶來的船舶安全問題,短期內仍難消除,具體表現於過去三年滯留率持續上升,加上船舶維護保養欠缺,致使船舶機電設備故障等問題發生。
年報中並列舉二○二三年度常見缺陷,包括消防安全(占二十點五一%)、救生設備(占十三點四四%)、航行安全(占十一點六%)及工作生活條件(占九點五五%)。而二○二二年亞太地區港口國監督備忘錄PSC檢查中缺陷數量排名項目多寡依序為消防安全、航行安全、工作生活條件、救生設備。
這項統計針對各港口國進行PSC調查顯示,中國大陸以七千七百二十一艘次排名第一,檢查量占亞太地區總檢查艘次廿五%;其次是日本三千六百四十艘,占十一點八一%、印尼三千一百八十艘,,占十點三%、澳大利亞二千七百九十七艘,占九點零六%、越南二千五百四十二艘,占八點二三%,前述五個成員國PSC檢查總數占亞太地區總量六十四點四%。
二○二三年中國大陸在七千七百二十一艘次PSC初查中,共發現缺陷船舶七千零三十五艘次,缺陷總數三萬一千四百五十二項,單船缺陷四點四七項,滯留外國籍船舶七百二十七艘次,滯留率九點四二%,多於地區平均數,檢查率與二○二二年相比(十九點三九%)成長至三十四點三七%,零缺陷報告率從廿二點四二%,下降至八點八八%。
從船旗國分析,在接受PSC檢查超過三十次船旗國中,滯留率排名前五名:依序為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廿九點一七%)、坦尚尼亞(廿八點九五%)、喀麥隆(廿八點零七%)、庫克群島(廿三點六八%)、多哥(廿一點零五%)。船旗國表現與滯留率密不可分,滯留率最高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坦尚尼亞、喀麥隆、庫克群島已被納入備忘錄黑名單中,另,貝里斯、帛琉、加彭因表現欠佳,也被納入船旗國黑名單中。
分析師表示,從亞太地區港口國監督備忘錄二○二三年年報觀察,亞太地區各項PSC檢查資料都已恢復至疫情以前水準,但新冠疫情對海上安全影響仍在。因此航運業各方仍需高度重視,並做好港口國監督受檢工作,關注船舶設備設施維護保養,保障船員權益,把握各地區備忘錄PSC檢查重點與方向,積極採取各項措施,做好船舶維修保養工作,避免滯留或出現多項缺陷發生。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首季我港埠櫃量回升增幅近3%基港領先台北港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我港埠貨櫃量呈現回升,相較去(112)年同期增幅近三個百分點,其中基隆港由負轉正櫃量已超過台北港。
交部統計,今年一至三月我港埠櫃量合計337.8萬TEU,比去年同期回升二點八八個百分點。統計指出,我港埠櫃量自110年達到歷史高峰1545.5萬TEU年櫃量高峰,111至112年連續兩年下滑,今年第一季呈現疫後復甦態勢。
首季各港櫃量除台北港持續衰退,其他三港呈現不等增幅,其中基隆港反彈領先台北港躍居第三大港,各港櫃量依序比較如下:高雄225.2萬TEU(+6.64%)、台中40.7萬TEU(+6.28%)、基隆37.5萬TEU(+6.36%)、台北34.4萬TEU(-21.11%)。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