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I運價指數連漲四週回落美國消費需求走弱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市場週報,截至上週本(十一)月十日上海航交所發佈的上海出口貨櫃綜合運價SCFI指數為1030.24點,較上期下跌3.5%,係在指數連漲四週後回落,各航線貨量互有漲跌,主幹遠洋航線運價出現回落。
上海航運交易所報告指出,歐洲航線因歐洲地區經濟總體內生動力不足,各項經濟指標表現疲軟。當週航線運輸需求略有下滑,但市場供需基本面保持穩定,各航班的裝載率略有分化,部分航商小幅調低市場運價,即期市場訂艙價格再次下跌。11月10日,上海港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722美元/TEU,較上期下跌4.5%,地中海航線市場貨量略低於歐洲航線,即期市場訂艙價格小幅下跌。上海港出口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場運價為1184美元/TEU,較上期下跌3.8%。
據美國密歇根大學近期發佈的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63.8點,已經連續四月下跌,顯示美國消費需求繼續走弱,航線運輸需求出現回落跡象。當週美西航線市場貨量出現下滑,船舶平均裝載率在九成左右;美東航線裝載率保持穩定,供需狀況維持良好。北美航線即期市場訂艙價格在前期上漲後出現回落,其中美西航線跌幅較大。11月10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分別為1843美元/FEU和2356美元/FEU,分別較上期下跌12.3%和3.3%。
波斯灣航線,目的地運輸需求穩中有升,供需關係良好,多數航商船舶滿載。當週各航商運價漲跌互現,即期市場訂艙價格小幅上升。11月10日,上海港出口至波斯灣基本港市場運價為1313美元/TEU,較上期上漲3.5%。紐澳航線運輸市場貨量保持穩定,船舶裝載率多處於滿載水準,部分航次有爆艙現象。市場供需基本面總體穩固,運價再次上漲。11月10日,上海港出口至紐澳新本港市場運價為911美元/TEU,較上期上漲8.7%。
南美航線市場供需基本面良好,運輸需求保持穩定,當週市場運價繼續上漲。11月10日,上海港出口至南美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2767美元/TEU,較上期上漲4%。日本航線運輸需求基本平穩,市場運價基本穩定。11月10日,中國出口至日本航線運價指數為793.37點。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10月份歐美主要港口作業效率下降陸港口持穩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上(十)月份全球主要港口遠洋國際貨櫃船平均在港在泊停時,當月中國大陸主要港口綜合服務水準保持平穩,歐美主要港口作業效率則有所下降。
根據統計,上月大陸九大主要港口作業效率保持穩定,船舶平均在港停時、在泊停時分別為1.33天、0.85天,比前(九)月分別下降2.2%和3.4%,優於其他十一個國外主要港口貨櫃船舶平均在港、在泊停時(2.18天、1.75天)。
統計指出,歐美各主要港口作業效率有所下,其中歐洲漢堡港船舶平均在港停時為2.14天,比九月份上升5.4%,美西主要港口洛杉磯港船舶平均在港停時為4.4天,較九月份上升20.9%,長堤港船舶平均在港停時亦高達4.97天。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前十月出口減12.9% 進口減19.0%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根據財政部發佈今(112)年10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進出口貿易變動方面,10月出口381.1億美元,較上月減1.8%,較上年同月減4.5%(按新臺幣計算減 3.0%);累計1至10月出口3,550.9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12.9%(按新臺幣計算減 8.0%)。10月進口323.4億美元,較上月增13.5%,較上年同月減 12.3%(按新臺幣計算減 10.9%);累計1至10月進口2,954.4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19.0%(按新臺幣計算減 14.6%)。10月出超57.7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增27.5億美元;累計1至10月出超596.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168.3億美元。
財政部分析,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推展,雖挹注我國外銷動能,惟全球經濟成長低緩,持續牽制終端需求復甦步調與力度,加以比較基數偏高,10月出口381.1 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4.5%;進口323.4億美元,受電子零組件輸入轉增,以及資本設備購置、化石燃料進口俱挫交互影響,年減12.3%,連續12個月負成長。累計1至10月出口年減12.9%、進口減 19.0%。
10月出口主要貨品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在人工智慧、雲端服務需求帶動下,年增 37.6%,其餘貨類均下降,其中電子零組件出貨動能仍
受終端需求疲弱抑制,年減 7.4%;運輸工具因自行車市場持續去化庫存,年減 30.7%;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機械各減 18.4%、18.3%,
皆已連續15個月下滑。累計前10月主要貨品出口多呈兩位數衰退,僅資通與視聽產品正成長 18.1%。
主要市場方面,10月對日本、歐洲出口受高基期作用,減幅分別達22.7%、16.8%,對中國大陸與香港減幅則縮為 3.6%;對美國隨資通
產品出貨攀新高,出口值創歷年單月最佳,年增12.1%,對東協小幅增1.5%。累計1至10月對五大市場出口僅歐洲正成長 1.8%,而對
陸港年減20.2%,占總出口比重35.5%為近20年同期最低,對東協、日本、美國出口跌幅未及 1 成,分別為 9.3%、7.4%、5.6%。
展望未來,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資料中心、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商機發酵,終端產品晶片含量提升,加以國際品牌陸續發表科
技新品,及供應鏈庫存逐漸回歸正常水準,我國出口可望趨於穩定,惟全球景氣仍受通膨、升息效應影響,且近期地緣政治衝突、美中
科技爭端等不確定性升高,有待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前三季太倉港散裝危化品吞吐量達千萬噸增16%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太倉海事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太倉港散裝危化品吞吐量已達一千萬噸,比去(2022)年同期增長16%。
據統計,2023年一至九月太倉港散裝危化品吞吐量達1010.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6%,進港危化品船舶4386艘次增加6%,危化品吞吐量和進港船舶艘次均創歷史新高。
太倉海事局表示,該局聯合轄區危化品碼頭成立”碧水蔚瀾”危防工作室,綜合運用危化品水路運輸”太放心”監管和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共用共贏理念,貫徹推進船載危險貨物安全監管”江蘇模式”,工作室成立以來,多次依託”瀏河船民講習所”課堂,對轄區內多家碼頭單位、船舶公司開展散裝危化品船舶安全監管宣講會。
此外太倉海事局還強化危化品船舶高品質選船機制運行,督促航運企業和船員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做好自查自糾,強化到港液貨船現場檢查,從嚴查處不良行為,淘汰低標準船舶,今年共滯留危化品船舶七艘次,查處涉危違法行為29起,共將12艘危化品船舶納入懲戒。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