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港群今年貨櫃裝卸量 港務公司估1250萬至1300萬TEU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3/08/08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港務公司)昨(七)日公布,今(一一二)年上半年貨櫃量統計,今年一至六月臺灣港群櫃量為六百七十二點九萬TEU,較去年同期減少七十九點七萬TEU(減幅十點六%);高雄港櫃量為四百三十三點五萬TEU,較去年同期減少五十四點七萬TEU(減幅約十一點二%)。臺灣港務公司執行副總經理王錦榮預估,今年全年臺灣港群貨櫃裝卸量可達一千二百五十萬TEU至一千三百萬TEU之間,預估高雄港今年全年可達九百萬TEU以上。
港務公司分析,受國際景氣降溫,制約我國對外貿易動能,依財政部統計處統計一一二年一至六月出口額衰減十八點一%、進口額也減二十%,皆創下近十四年來同期最深降幅。其中進、出口貨品如塑橡膠及其製品、卑金屬、化學品及紡織品等傳產貨類多以海運方式運送,減幅約近三成;另美國地區為臺灣商港重要的轉口貨源市場,依NRF(全美零售聯合會)預估,今年上半年美國主要港口進口貨量較同期下降廿二%,進而影響中國、東北亞及東南亞地區經臺灣商港往返美國地區之轉口櫃量,綜上因素影響臺灣港群及高雄港整體貨櫃量。
針對櫃量衰退因應對策,港務公司認為,臺灣港群目前處於先蹲後跳,前兩年遭逢疫情塞港,及今年上半年受各主要國家升息,致抑制需求,加上長榮、萬海等國籍航商碼頭不敷使用需擴充,導致櫃量衰退較為明顯。但透過七櫃深水碼頭建設及搭配碼頭重新調整,航商在市場景氣復甦後,將擁有更佳碼頭設施與作業腹地,有信心一舉提升櫃量作業量。
港務公司提出二項說明:一、因應兩大國輪於高港營運基地作業飽和,推動長榮自四、五櫃作業基地遷往七櫃,及萬海自二櫃基地遷往五櫃。其中七櫃是全臺最大最先進的自動化碼頭,港務公司經過趕工興建,已交付供長榮海運試營運,長榮目前已於七櫃靠船作業中,並已於今年七月底將五櫃作業全數移往七櫃,明年將進一步把四櫃作業移往七櫃。另該公司也於去年一月與萬海完成簽約,待長榮五櫃場地清空後,萬海將進駐並進行碼頭改建,透過下跳棋方式,分批解決兩家國輪碼頭飽和課題。
港務公司強調,長榮與萬海搬遷後,新場地都將是現有的兩倍大,港務公司有信心待長榮搬遷七櫃完成及萬海完成五櫃改建後,高港櫃量將大躍進。二、因應市場最新情勢,即時規劃行銷獎勵方案,爭取航商於臺灣港群作業:港務公司每年編列六億元預算辦理行銷獎勵,鼓勵航商在臺灣增量,因應貨櫃量衰退,一一二年下半年度將推出新航線、櫃量增長的加碼獎勵方案,期望提供更高誘因,爭取航商下半年止跌回升。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航運新聞
中遠海運700TEU電動貨櫃船 下水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3/08/07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表示,中遠洋海運七百TEU電動貨櫃船(N997)近日在揚州中遠海運重工下水。
該輪採用便攜式貨櫃電池進行供電,是一艘萬噸級特定航線沿海船舶,船長一百一十九點八公尺,型梁長廿三點六公尺,設計吃水五點五公尺。
值得注意的是,該船配備兩台900kW主推進電機,該公司認為,這艘電動貨櫃船與同等尺寸的傳統燃料船相比,每廿四小時約可減少約三十二噸碳排放。在安全與效率方面,該船配備智慧船舶平台系統與感知系統,主要在提升作業過程中的智慧化與安全水準。
該輪於今年五月啟動建造,中遠海運發展承諾透過廣泛採用電動船舶,持續在中國境內與沿海水域居領先地位,透過此一措施,該公司主要提供綠色、零碳航運解決方案,進而推動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在中遠海運發起與許多專業領域及周邊企業籌組中國電力船舶創新聯盟(The China Electric Ship Innovation Alliance),將共同推動電動船舶領域的創新。
資料顯示,中國電動船舶創新聯盟擁有超過八十家創始成員。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航運新聞
台航上半年營收約19.66億 較去年同期增8%
【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2023/08/07
台灣航業公司一一二年上半年營收約一九·六六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四五億元(成長八%),本期成長動能仍來自營收佔比八五%之散裝業務,主要係營運船舶數量較去年同期多三艘,再加上中油觀塘工業港之拖船已全數投入營運,因此仍能保有相當營收成長力道。台航展望下半年大陸國務院為提振經濟,勢必會推出一連串振興方案,可望對原物料需求帶來正面效益,將有助於散裝運價止跌回升。
台航一一二年上半年營業毛利約七·○八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六九億元,成長約一○·八六%,營業毛利率為三六%,與去年同期相當。台航表示,雖然目前散裝平均運價較去年上半年為低,但按該公司散裝船隊租約配置策略,以及中油觀塘工業港合約之港勤拖船全數投入營運所帶來的獲利挹注下,整體毛利率仍可維持在一定水準。
此外,台航一一二年上半年公司業外淨支出約一·三六億元,較去年同期淨收入減少九·八五億元,主要係陽明現金股利收入七·四六億元認列時間差異(去年除息日在六月份,今年則在七月份),再加上FED上半年仍持續升息,上半年利息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四二億元所致。一一二年上半年台航公司稅後淨利約三·○九億元(EPS=0.74),本業營業利益仍較去年同期成長一○·六%。
台航表示,下半年大陸國務院為提振經濟,勢必會推出一連串振興方案,可望對原物料需求帶來正面效益,將有助散裝運價止跌回升。另外,澎湖輪將於九月初正式取代高齡三十四歲之台華輪,航行於高雄-馬公之間,服務兩地鄉親,期盼公司能藉由更多元化經營與宣傳,開創獲利新篇章。再加上台航預估公司下半年業外收入頗豐,不但在Q3有前述陽明現金股利收入(EPS約一·七八元)外,尚有出售兩艘船舶處分利益約二·六九億元(EPS約○·六四元),法人預估台航今年獲利EPS三·五元以上應可輕鬆達標。至於下半年是否再訂造新船乙案,由於目前景氣尚未明朗,台航表示目前仍在審慎評估中。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航運新聞
中歐班列上半年發送貨量93.6萬TEU增加三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歐班列今年上半年累計發送貨物量比去(2022)年同期增加三成。
大陸﹁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鐵集團)統計,今年一至六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8641列,發送貨物93.6萬TEU,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6%與30%,其中去程4620列、49.9萬TEU分別增長16%與29%,回程4021列、43.7萬TEU分別增長16%與31%。截至目前,中歐班列歷年累計開行超過7.3萬列、690萬TEU,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6個城市。
國鐵集團貨運部表示,今年以來隨著中國大陸外貿延續穩中向好態勢,中歐班列跨境運輸需求旺盛,開行數量強勁增長。國鐵集團充分發揮中歐班列戰略通道作用,與沿線國家鐵路部門加強合作,提升運輸能力和服務品質推動中歐班列高品質發展,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為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強勁動能。
據稱,中歐班列國內段最大編組輛數和牽引品質分別提高到55輛、3000噸,較班列運行初期分別提升34%、20%,列車滿編率保持在99%以上極大提升了中歐班列運輸能力。加強中歐班列回程貨源組織,促進雙向均衡運輸,回程班列與去程班列比例穩定在87%以上。與國內口岸監管部門及境外鐵路加強協調協作,提升口岸作業效率和交接車能力,今年一至六月西、中、東通道分別開行中歐班列4324列、1563列、2754列,分別增長19%、24%、7%,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上半年擴大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開行規模,西安至德國杜伊斯堡雙向線路由每週一列加密為兩列,運行時效穩定在十二天。新增成都至波蘭羅茲雙向線路、德國杜伊斯堡至西安回程線路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運行時間均壓縮五天以上。適應客戶多樣化運輸需求,發展中歐班列冷鏈運輸,開展定制化服務,貨物品類不斷增多。加強鐵路95306系統研發升級,實現中歐班列開行資訊自動採集、開行計畫管理、貨車追蹤、安全裝載自動檢測等功能,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資訊化管理水準。加快蘭新線精河至阿拉山口增建二線建設,實施阿拉山口站新建集裝箱換裝庫、綜合查驗場、集裝箱作業場擴能改造,同江鐵路口岸開辦集裝箱業務等工程,協調周邊國家鐵路部門同步改造口岸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通道和口岸運輸能力。推動中歐班列與中老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聯通,探索中歐班列跨越黑海、裏海南通道線路開發,推進境外通道多樣性建設,努力打造“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運輸服務網路。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新加坡港上半年貨物量/櫃量回升仍不及上海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貨櫃量排名世界第一的上海港在今年第二季由負轉正,居次的新加坡港上半年櫃量亦較去(2022)年同期回升。
新加坡港航局(MPA)統計,星港上(六)月份櫃量為334.56萬TEU,雖比前(五)月340.97萬TEU回落,但比去年同月增加5.7%,亦係今年三月以來連續四個月恢復成長,累計一至六月櫃量為1902.93萬TEU較去年同期年增3.4%,但與同時期上海港櫃量仍相差470萬TEU。
統計指出,星港今年上半年整體貨物量為2.91億噸,比去年同期小幅回升近一個百分點(+0.8%),其中貨櫃貨佔1.71億噸比去年同期略降一點六個百分點,油運量9515.36萬噸較去年同期回升二點二個百分點,貨櫃貨佔總量的58.9%。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達飛航運停用Containerships品牌名稱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達飛航運(CMA CGM)停用Containerships品牌名稱,芬蘭子公司所有服務都將使用CMA CGM統一名稱。
據瞭解,法國達飛係於2018年由芬蘭的Container Finance收購Containerships,並保留該品牌的歐洲內部服務。2019年,CMA CGM將其Containerships和MacAndrews兩品牌合併為一個品牌,創建該地區最大的泛歐網路和綜合服務。Containerships品牌船公司成立於1966年,擁有卅多艘船和700多輛卡車,在40多條海上、鐵路、公路和內河航線上營運。
總部位於馬賽的達飛表示,該部門在擴大其多式聯運解決方案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通過將這種統一模式納入公司的產品中,將獲得Containerships提供的廣泛解決方案。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ONE兩階段調整MIM航線提供莫三比克港口選擇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Ocean Network Express(ONE)宣布其MIM航線將在現有靠港基礎上增加貝伊拉(Beira)和Nhava Sheva停靠,兩階段進行調整。
該航線原靠港序為:杰貝阿里(Jebel Ali)–Mundra–蒙巴薩(Mombasa)–Maputo–杰貝阿里,而第一階段的新港口序將是杰貝阿里–Mundra–蒙巴薩–貝伊拉–Maputo–杰貝阿里,將自本(八)月八日開始實施。
另在今年九月十二日起,第二輪靠港口序為:杰貝阿里–Mundra–Nhava Sheva–蒙巴薩–貝伊拉–Maputo–杰貝阿里。
ONE表示,經由此一調整,該公司將為客戶提供更多的莫三比克港口選擇,提供更順暢、更好的運輸解決方案。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美市場持續不振 三大貨櫃港上半年降幅逾兩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美國市場持續不振,上半年美三大貨櫃港口降幅均超過兩成。
排名第一的洛杉磯港務局統計,今年一至六月洛港櫃量累計413.73萬TEU,比去(2022)年同期減少23.58%,惟六月份單月達83.3萬TEU,除達今年以來單月高峰,單月降幅亦低於前五個月兩位數降幅,當月櫃量比去年同月減少低於百分之五(-4.97%)。
其次是紐約港,前六個月櫃量為374.02萬TEU,比去年同期減少23.7%,但六月份櫃62.44萬TEU除較前(五)月的67.63萬TEU回落,亦較去年同月減少27.4%。長堤港上半年櫃量為373.26萬TEU,比去年同期減少25.5%,且仍遜於同時期的紐約港,六月份櫃量僅以59.7萬TEU,相較去年同月的83.54萬TEU遽降28.5%。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上半年深圳港由正轉負青島港兩位數成長躍居第三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交通運輸部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港口貨櫃量維持成長,但原排名第三的深圳港由正轉負,在大陸貨櫃港排名降至第四,青島港以兩位數成長躍居第三。
上半年大陸前十大貨櫃港櫃量排名比較依序如下:上海2374萬TEU(+5.3%)、寧波-舟山1768萬TEU(+1.2%)、青島1394萬TEU(+11.7%)、深圳1353萬TEU(-6.1%)、廣州1214萬TEU(+3.4%)、天津1136萬TEU(+8%)、廈門611萬TEU(+2.1%)、蘇州441萬TEU(+2.5%)、北部灣361萬TEU(+14%)、日照301萬TEU(+10%),其後是連雲港284萬TEU(+15.4%)。
依據去(2022)年全球貨櫃港排名,中國大陸已有七大港口在前十大之列(含香港),其中年櫃量超過一千萬TEU港口則達八個。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