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茂聯運有限公司榮獲財政部關務署評鑑為113度第一類績優報關公司 專營港澳 大陸線 東南亞 日韓 歐美 紐澳 全球海空運物流及海運進出口報關 華盛報關有限公司榮獲基隆市政府第七十三屆績優營業人獎

航運消息

SHIPPING NEWS 航運新聞2023/05/22(全球首家 MSC船隊運能破5百萬TEU / 萬海美東航線首次掛靠可倫坡港 / 聯合國上調今年世界經濟成長預期至2.3% / 休斯頓港2022年出口貨櫃在美排名上升至第3 / 中國ESG影響力中遠海運集團連續兩年上榜 / UPS:高科技產業持續帶動台灣後疫情時代貿易成長)

分享到

全球首家 MSC船隊運能破5百萬TEU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3/05/22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單位引述,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分析師證實,地中海航運公司(MSC)成為全球航運業第一家船隊運能超過五百萬TEU的海運公司。

分析師指出,MSC近年來快速發展,僅在廿二個月內就達成從四百萬TEU到五百萬TEU的明顯成長,MSC也在短短八年半時間,將其船隊規模擴大一倍,鞏固其在全球海事領域的重要地位。

據Alphaliner統計顯示,自二○二○年八月以後,MSC購買三百零六艘貨櫃船,運能為一百二十萬TEU。儘管船隊運能大幅擴張,但MSC實際運能成長過程較為溫和,這種差異源於航運業不斷發展的動態,與二十年前相比,船舶採用更慢的航行速度,反映整個航運業對減少碳排放及增強環境可持續性的承諾。而MSC下訂航運業內截至目前為止最大訂單,包括最新合約在內,已訂購約一百三十艘貨櫃船。

包括二○二三年一月MSC向江蘇新長江集團(Jiangsu Xin Chang Jiang Group)及中集集團(CIMC)的合資企業舟山長虹(Zhoushan Changhong)訂購十艘LNG雙燃料貨櫃船,這十艘一萬一千五百TEU的貨櫃船,是由中集集團旗下的中集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CIMC ORIC)所設計,新造船的交付時間將分布在二○二五年至二○二六年間,除雙燃料推動,使船舶能使用液化天然氣與傳統燃油運行,這些船舶還將採用最先進的氨作為燃料。

MSC計劃今年接收多達三十三艘新巴拿馬型及超大型貨櫃船。Al-phaliner推測,MSC將嘗試將其船隊成長的大部分引導到2M 以外的新獨立航線,因為MSC準備在明年底結束與馬士基的VSA。

航運分析師表示,MSC擁有約一百二十七艘運能為一百六十六萬TEU的貨櫃船,假使不報廢較舊的噸位,似乎可望在兩年內達到六百七十五萬TEU。Alphaliner預測,MSC將其較小噸位船舶,縮減至八千TEU以下,並穩定在六百萬TEU上下。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航運新聞

萬海美東航線首次掛靠可倫坡港

【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2023/05/19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單位引述,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分析師證實,地中海航運公司(MSC)成為全球航運業第一家船隊運能超過五百萬TEU的海運公司。

分析師指出,MSC近年來快速發展,僅在廿二個月內就達成從四百萬TEU到五百萬TEU的明顯成長,MSC也在短短八年半時間,將其船隊規模擴大一倍,鞏固其在全球海事領域的重要地位。

據Alphaliner統計顯示,自二○二○年八月以後,MSC購買三百零六艘貨櫃船,運能為一百二十萬TEU。儘管船隊運能大幅擴張,但MSC實際運能成長過程較為溫和,這種差異源於航運業不斷發展的動態,與二十年前相比,船舶採用更慢的航行速度,反映整個航運業對減少碳排放及增強環境可持續性的承諾。而MSC下訂航運業內截至目前為止最大訂單,包括最新合約在內,已訂購約一百三十艘貨櫃船。

包括二○二三年一月MSC向江蘇新長江集團(Jiangsu Xin Chang Jiang Group)及中集集團(CIMC)的合資企業舟山長虹(Zhoushan Changhong)訂購十艘LNG雙燃料貨櫃船,這十艘一萬一千五百TEU的貨櫃船,是由中集集團旗下的中集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CIMC ORIC)所設計,新造船的交付時間將分布在二○二五年至二○二六年間,除雙燃料推動,使船舶能使用液化天然氣與傳統燃油運行,這些船舶還將採用最先進的氨作為燃料。

MSC計劃今年接收多達三十三艘新巴拿馬型及超大型貨櫃船。Al-phaliner推測,MSC將嘗試將其船隊成長的大部分引導到2M 以外的新獨立航線,因為MSC準備在明年底結束與馬士基的VSA。

航運分析師表示,MSC擁有約一百二十七艘運能為一百六十六萬TEU的貨櫃船,假使不報廢較舊的噸位,似乎可望在兩年內達到六百七十五萬TEU。Alphaliner預測,MSC將其較小噸位船舶,縮減至八千TEU以下,並穩定在六百萬TEU上下。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航運新聞

聯合國上調今年世界經濟成長預期至2.3%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3/05/19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引述,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近日發布「二○二三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更新報告,將二○二三年世界經濟成長預期從年初預測的一點九%,上調至二點三%,將二○二四年成長預期從二點七%,下調至二點五%。

這份報告將二○二三年中國經濟成長預期從年初預測的四點八%,上調至五點三%,將美國與歐盟的經濟成長預期分別從零點四%、零點二%,上調至一點一%、零點九%。其他主要經濟體中,二○二三年日本經濟成長預期低於年初預測;英國與俄羅斯經濟將呈現萎縮,但萎縮幅度好於年初預測;巴西經濟成長預期略高於年初預測。

這份報告預測,二○二三年發達經濟體將成長一%,高於年初預測的零點四%;發展中經濟體將成長四點一%,略高於年初預測的三點九%;最不發達經濟體將成長四點一%,低於年初預測的四點四%,也遠低於實現二○三○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七%的年成長率。

報告預計,世界貨物與服務貿易二○二三年將成長二點三%,高於年初預測,但疫情延宕、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與貨幣政策緊縮等因素將持續限制世界貿易成長。

報告認為,受疫情延宕、,俄烏戰爭、氣候變化、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恐將進入長期低成長的階段。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航運新聞

休斯頓港2022年出口貨櫃在美排名上升至第3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2023/05/19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單位引述,《商業雜誌》(Journal of Commerce)數據顯示,美國休斯頓港(Houston)在二○二二年的裝載進口集裝箱中排名第五,在裝載出口貨櫃中排名第三,去年跨太平洋航線是休斯頓裝載進口貨物的最大貿易通道,成長了廿五點七%,跨大西洋是裝載出口的最大貿易通道,休斯頓港也成長二十點五%。

消息指出,休斯頓港持續領先,顯示比許多其他美國港口強勁的裝卸量,部分原因是貿易成長投資及承運人與託運人改變航線,以避免美國西海岸港口的堵塞與潛在問題,休斯敦在去年以後呈現穩定的吞吐量,帶動港口排名上升,被公認為美國第五大貨櫃港。

休斯頓港主席Ric Campo坦言,該港進出口量在二○二二年達到創紀錄的數字,被認為是美國裝載進出口成長較快的港口之一,休斯頓現在擁有美國貨櫃業務總量的七%的市場占有率。

今(二○二三)年第一季休斯頓港的貨櫃活動成長三%,儘管四月份裝櫃量下降十%,但仍保持成長。港口高階主管並強調,截至四月休斯頓的裝櫃量達到一百零二萬六千二百六十TEU,這是該港今年最早突破一百萬TEU。

與許多美國港口不同,休斯頓的貨櫃出口量持續超過二○二二年的歷史水準,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出口量較二○二二年成長十七%,進一步分析主要是對樹脂出口的需求增加。

鋼鐵今年四月也持續成為休斯頓港設施噸位成長的主要推力,上個月鋼材進口量成長十七%,達到四十四萬二千零三十七噸,扭轉第一季二%的跌幅,截至四月底,休斯頓港所有設施的總噸位增加一%。

港口高階主管指出,對營運持續投資,最近新堆場導入十六台機器設備搬運貨櫃,三台新的新巴拿馬型STS起重機也將抵達該港,而在今年第三季Bayport貨櫃碼頭預計將開放其新的6號碼頭。

港口主席坎波(Campo)表示,隨著貨物持續按最小阻力的方式運輸,該港須持續投資,以維持競爭力。儘管許多港口趨勢在二○二三年似乎呈現下降,但休斯頓港的貨運活動似乎維持正常化。該港強調,休斯頓港在四月份恢復進口(五十一%)與出口(四十九%)的平衡。

資料出處: 台灣新生報 航運新聞

中國ESG影響力中遠海運集團連續兩年上榜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2023年《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揭曉-中遠海運集團上榜,這也是《財富》自2022年編制第一份中國ESG榜單以來,該集團連續第二年榮登榜單。(附圖取自中遠海運)

據瞭解,今年上榜的40家中國大陸企業在改善環境、保護員工、支援社區上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共同探索持續且包容的增長之路。

中遠海運集團用全球1/18的運能,承運全球1/10海運貿易量。該公司新造船訂單中新能源動力船舶佔比約91%(含LNG運輸船),同時完成109艘船舶的岸電改造;六家境內控股碼頭實現貨櫃泊位岸電全覆蓋,累計接電量同比增長150%以上。

中遠海運指出,在擬定航線時,關注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影響,識別航運過程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包括船舶壓載水操作、洗艙等環節產生的油污水、航行噪音、生物污垢等等,有害廢棄物排放目標為每年遞減3%。2020年至2022年,中遠海運集運連續被美國環保組織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授予年度”保護藍鯨、保護藍天”專案最高獎項。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

UPS:高科技產業持續帶動台灣後疫情時代貿易成長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UPS 發表名為「即將起飛的亞洲區貿易」(Clearing the Runway for Intra-Asia Trade)關於亞洲地區產業研究指出,台灣的亞洲區域貿易總額將在 2030 年前倍增達 1.1 兆美,高科技產業預期將持續帶動台灣後疫情時代的貿易成長,搭上亞洲數位化浪潮讓貿易總額在 2030 年前有望呈現近雙倍成長。

UPS 台灣區總經理洪毅(Sam Hung)表示高興能夠幫助 UPS 台灣的客戶,透過這份研究所提供的洞察來制定並實施未來相關的相關規劃,並實現在亞洲內部業務增長的願景。由於台灣在供應鏈短化下成為近岸外包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且中小微型企業佔據了台灣總體企業的 98%,UPS 台灣有責任確保本土企業獲得所需要的資源與協助,並充分發揮於亞洲內部貿易的潛力。

UPS 也將持續全力協助企業以更快速度觸及更多市場、加速推動數位化的歷程,並且切實遵循該區域與國際間複雜的貿易規範。透過 UPS 強大的全球網絡和廣泛的海關經驗,加上「即將起飛的亞洲區貿易」研究報告中的洞察,亞洲的企業家不僅可以開拓更多貿易機會,還可以為疫情後的新世界未雨綢繆,確保未來業務運作的永續性。

UPS 產業研究稱,近年來亞洲市場逐漸成為全球消費需求的中心,僅是十二個亞洲主要市場(合稱為﹁亞洲十二國-Asia-12﹂,包括澳洲、中國大陸、香港、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南韓、台灣、泰國和越南)之間的貿易就已佔全球貿易總額的 88%,而台灣作為亞洲重要的電子產品製造商,更是推動該地區貿易顯著增長的因素之一。

根據研究內容觀察,台灣的物流網絡還有很大的數位化空間,有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型企業,仍在依賴昂貴而耗時的紙本流程。原因之一為台灣為數眾多的中小微型企業,在應對貿易障礙時往往缺乏實現貿易盈餘所需的規模,故將面臨更高的成本。為了保持競爭力並開闢更多的貿易機會,大型企業必須努力實現供應鏈多元化、數位化營運,並與中小微型企業合作,商研協調的投資策略,針對出口市場進行目標設定。此外,公私部門的協作可以促進對基礎設施、培訓和法規的合作,以改善供應鏈和貿易環境。

資料出處: 中華日報